第39章 第 39 章

第39章

钱思齐回家如此这般一说,一家人这才放下心来,杨麦穗也有心情再说起自家创业的事情了。

“趁着现在人手便宜,咱们家拿出钱来,多采买些人来,我去和宋牙婆讲价,秀琴你年轻,拉不下脸皮,咱们家买的多,要好好讲价。”

钱思齐有些难受,老太太说起买人来,轻描淡写,和买一个物件没有什么区别。

孙秀琴细声恭维道:“婆婆你见多识广,这点事情你出马,自然是水到渠成,顺顺利利的。”

“就是,那宋牙婆做的牙婆生意,心不是一般的硬,你这样的性子,在她面前,说不出三句话。”

孙秀琴去了几次宋牙婆家,每一次回来都很开心,和宋牙婆很说得来,这时听到自家婆婆贬低自己一句,忍不住解释道:“宋牙婆人不错,我之前倒是错过了这个可交的邻里了。”

孙秀琴自认为自己的秀才家的姑娘,很看不上这第六坊元宝巷的人,和钱富贵成亲这么多年,经常在家里织布绣花,很少和这些三姑六婆的交往,这次和宋牙婆相处起来,感觉倒是不差。

钱思齐忽然想起来曾经在网络上看到的一个观点,你和一个人相处融洽,说话的特别舒服,那一定是她在有意的配合你,她一定有很高的智商和情商,想来自家娘亲和那宋牙婆就是如此,

宋牙婆作为一个牙婆,也是一个销售,在和自家娘亲说话的时候,一定是在逢迎着的,但是等到谈生意,涉及到利益的时候,必然会露出真章。

杨麦穗瘪瘪嘴,心说你之前瞧得上谁,错过的岂止是这一个,只是她这些年和这儿媳妇井水不犯河水,平日对儿媳妇的管束不多,都是对李姨娘行使当婆婆的权利,所以这些话没有说出来。

接下来的日子,钱富贵父子每天早出晚归,全身心的扑在庄子上,旧房子的其他部分装修很快,只有烧陶瓷马桶的速度快不起来。

钱思齐一心想将厕所和浴室装在屋子里面,这无疑是一个大工程,是一个很难的工程,钱思齐一开始想的是弄出马桶还有管道的形状,烧成陶瓷,然后安装。

当然,这个想法遭到了烧瓷匠陶金荣的嘲笑,说这是在做梦,这是完全不可能做到的事情。

钱思齐的想法里面,华夏的陶瓷在世界文明,远销海外,尽管大宣王朝不是钱思齐所熟知的历史,但是这些技术的发展却大致未变化,并且因为没有元,大宣王朝的经济平稳发展,所以相较同时区的历史,更为发达。

但是以瓷为砖这样的想法,不仅仅是奢侈,可以说现在的技术,或者严谨点说,安南县的陶瓷匠人们做不到。

“这成本是其一,你想想,这要人一块一块弄,这颜色不说,这砖要平就是难事情,烧薄了,会裂,烧厚了,这釉土要多少啊!”

“其二是烧出来的太脆了,达不到你想要的那种,钱公子,这事情做不成,烧不成。”

和烧陶匠反复的沟通之后,钱思齐不得不放弃拿陶瓷弄浴室,下水管道的这种想法,

要是自己有钱有闲,还可以慢慢的研究,但是钱思齐想到家里目前每天花钱如流水,之后还有很多开销,就只能暂时将这想法搁置。

最后,还是石大匠救了钱思齐的急,原本定下石大匠的儿子来替钱家做工,后面得知钱家要在庄子上弄丫鬟和庄仆的房子,还有后面要仿照卧鹿园建一个大园子(当然,这是钱思齐为了讲价,说出来吊着石大匠的。)

石大匠就亲自带着儿子徒弟,来替钱家干活。

几人的商量和讨论,落在了石大匠的耳朵里面,在钱思齐放弃用陶瓷来做这下水道和厕所池的时候,石大匠提出两种方法。

“钱公子,这两种的成本都不低啊!这第一种,就是用石头,将石头磨光,”

钱思齐一想,还真的有可行性,华夏古代的石匠技术高超,能将两块石板弄得严丝合缝。

石大匠嘿嘿一笑,接着说道:“就是这石板打磨抛光都要一块一块的来,费时费劲,成本不低。”

钱思齐大致问了一个数,然后吓到问第二种,“这为了弄一个厕所,几十两银子,太贵了,石大匠,这第二种是什么啊!”

钱富贵肯定的猜测道:“是不是用木板,”

石大匠伸手在身上拍拍手上的泥土,接过钱富贵递过的烟叶,眯着眼睛笑着说道:“对,就和那些大户人家做马桶一样,用桐油刷,多刷几次,刷密一点,然后铺设。”

“这样做出来的,也能用,就是有点不经用。”半响,石大匠想了想,还是加上了这句。

钱思齐挥挥手表示不在意,“不经用就不经用了,大不了到时候再换。”

大宣王朝建筑多喜欢用木材,对木材的运用到了极致,钱思齐上一辈子学的不是相关专业的,对这方面了解也不多,只是对那些在各种视频图片文字中经常提到的榫卯结构,斗拱,梁坊等等这些,关于古代桐油的应用的了解实在不多。

钱思齐对桐油的了解,多半只是偶尔在汉服博主相关的视频里面听到油纸伞是用桐油刷的,其他的,一无所知,到这个时代之后,才知道,桐油可以用来点灯。

通过和石大匠的交流,钱思齐才明白,在大宣王朝,对桐油大加利用,官府设立专门的部门来种植桐油,管理桐油的相关产业。

桐油的应用非常广泛,不只是所谓的油纸伞,还可以用作药材、造船、建筑方面,尤其是在后面两者。

大宣王朝的大船,在江河湖海中驰骋,用到的主要涂料就是桐油,桐油可以防水,防止腐烂,有着耐热、耐酸、耐碱等等功能。

至于用在建筑中,就更常见了,在整个南方,整个大西南地区,不少房屋建筑和生活用品多以木材还有竹制品为主要的建筑材料,而南方的多风多雨,多虫蚁,建筑和生活用品的防腐和防水也是重中之重。

石大匠兴致勃勃的说道:“我之前在郡城去做工,郡城的木匠,有一个祖传好几代的秘方,用石灰、蒸熟的糯米与桐油还有一些其他的东西混合调和,弄出来的东西,干了之后,硬板板的,风吹不坏,雨打不烂。”

说道这秘方的时候,石大匠眼里满满的羡慕,郡城的那家木匠,就是凭借这秘方,成为了一个大家族,整个家族几百人都是从事相关行业,兴盛一时。

“而且我听说,那些达官贵人的坟墓都是用这东西封的,打都打不开。”

“石大匠何不自己试试,能不能弄出来,这一类的东西,无非是经过无数次试,才试出最合适的,知道了这三种东西,就拿这三种试,然后再加上其他的你们木匠石匠常用的来一个一个的试。”

石大匠苦着脸说道:“这事情那有这么简单,人家那可是几辈人的辛苦,我们是不敢想了。”

“我告诉你一个方法,能缩短时间。”

石大匠想了想,这钱家小子是读书人,还被青山书院的山长收做徒弟,指不定真的知道什么方法,这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,要是自家知道这方法,不说赚钱的事情,以后去服役也能轻松点,还能传几代。

“公子请说,要是我用这方法能把东西弄出来,我父子徒弟几人,白给你家打工三个月。”

石大匠这话一说,钱思齐整个人都兴奋起来了,自家这庄子上的活可多了,

装修这房子给自己读书住还是小工程,后续的厨师培训机构的建设,庄子上的庄仆的房屋建筑,生活用具等这些才是大头,能省下三个月的工钱,实在太划算。

为了让石大匠感觉划算,钱思齐放弃一开始的随便提点两句的想法,朝石大匠要了他小儿子石大永,

“石大叔,让他给我打下手,我想办法帮你把这方法试出来,”石大匠满口答应。

钱思齐的办法很笨拙,将这三种材料直接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,称量,先大胆的假设,弄出几个比例,然后再一一的试验,将每一次的比例和时间记录下来,

为此,钱思齐让陶匠人将钱家的订单的餐具往后挪,先弄出了一批陶罐,然后贴上标签,分组实验,一个一个的试。

然后将每一次的实验数据都记录下来,将弄出的产品进涂抹之后进行模拟风吹,雨水浸,敲击实验,

慢慢用排除法,淘汰明显不合适的比例,石大永动手,钱思齐做记录,进展很快。

在加了各种东西都效果的不大的情况下,钱思齐大胆的猜测,用到的东西没有其他的隐秘的,就只有这三种,

得出了这个结论之后,实验进展快了很多,半个月之后,经过几百种比例试验之后,终于得出石大匠想要的调和物。

这东西一出,石大匠激动得眼泪都出来了,钱家人也很高兴,省下了三个月的工钱,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,这一波是双赢的局面。

大家在评论区留言,我发红包给大家。

作者有话说

第39章 第 39 章

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

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,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。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,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。

推荐阅读

金缕衣

教科书中的朕

金吾夜

修仙女配谋长生

反派苏而不自知

<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>
×
放弃科举成为最强中介
连载中应何似 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