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2章 第 42 章

第42章

当然,至于装腐乳的罐子,陶匠人自然很愿意用比较低的价格来谈成这生意,

主要也是钱思齐太能说,“我家豆腐坊的生意你也是看到了的,如今这腐乳生意刚刚开始,需要的罐子自然不多,我爹已经在和外地的行商谈这腐乳的生意了,这生意定然能谈成,之后这罐子是长久的生意,这价格自然不能定这么低。”

陶匠人想到钱家最近的动静,想了想,答应了这价格,签下了挈书。

陶匠人的儿子的好奇的问道:“爹,你不是说这生意钱家给的单价利润太低,做不下来吗?”

陶匠人看了看自家已经二十多岁了,还有些发傻的儿子,和周围竖着耳朵听的侄子还有徒弟们,心里非常有些失落,

主要是钱家的儿子,小小年纪,半大小子的样子,将整个庄子上的事情弄得团团转,一开始的庄子上,土地贫瘠,房子破旧,看起来一片荒凉。

这才过多久,新东方厨师学院的招牌已经挂上,每天都有几十人在里面忙,建房子,养小鸡,养猪,养耕地的牛,挖沟渠,种菜,种树。

庄子上每天都有变化,每次去看,都不一样了。

诺大的庄子的建设,主要拿主意的竟的一个半大小子,根据陶匠人所知道的,不仅仅自家这烧陶生意是低价,那石匠家的工价更低,一家子,也没有接其他的活,全部扑在钱家庄子了。

人家的儿子,家里的生意也谈的来,外面的书也读得好,每天都往青山书院读书,是沈山长的高徒,

而自家的儿子,这个年纪了,还被徒弟们怂恿来问话,还想不明白自己接这生意的好处。

罢了,这是自己的儿子,还能怎么样,陶匠人妥协了叹了口气,仔细的给儿子侄子还有徒弟们解释道:“就如同钱家小子说的一样,这生意就是一门细水长流,长久的生意,走的就是薄利多销的路线,而且他家要的只是最简单的陶罐,也不是什么技术难的事情,你们几个都能烧。”

几个小辈明悟,陶匠人有一门技术,烧瓷既好看,质量又好,出炉成品率要比其他人高,所以很受欢迎,但是这技术,就连陶匠人的亲儿子都没有掌握,这是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才能达到。

所以陶瓷坊主要就是靠陶匠人,如今钱家的这订单,陶瓷坊的这些弟子们都可以做,都可以自己做主烧一窖,这是一个顶好的机会。

“师父,看来这钱家的生意,咱们以后可以长久的赚了,”陶匠人的大徒弟李达兴奋的问道。

陶匠人点头,“我看钱家庄子上,已经把其他的都先停工,打算先修一个豆腐坊来,那磨盘就定了三个大的,还有锅和灶,一看就是要弄大生意的,只怕之后不仅仅是咱们安南县的人,外来的行商的生意,钱家也要做起来。”

陶匠人猜得不错,钱思齐不仅仅打算做安南县的生意,还打算做行商的生意,同时还打算做下面乡镇的生意。

县城的豆腐坊的生产能力有限,为了扩大生产,增加收入来建设庄子,钱思齐先在庄子上建了一个豆腐坊,这豆腐坊主要生产的就是保质期长的,方便保存、方便运输的,做的是批发生意,针对就是一些行商和下面的小摊贩。

“咱们家的拳头产品不能只是腐乳一样,应该更丰富一些,将这豆腐充分的开发起来,这样才能赚钱。”

听钱思齐说这些话说多了,一家人都已经能慢慢的理解钱思齐话里面的意思,比如这拳头产品,根据钱思齐说话的内容来猜,应该是招牌的意思。

“是啊!咱们家这庄子太远了,不像店里面,可以做买压豆腐,嫩豆腐,豆花这些,庄子上扯起这么大的把式,不能只弄腐乳一样,齐哥儿,你有什么主意。”

钱思齐点头:“这豆腐不能放久,是因为有水分,咱们把它弄干就行了,就像萝卜干一样,没有水分,就能长久的保存了。”

孙秀琴回答道:“那把这豆腐压成薄片,然后烘干或者晒干试试。”

钱思齐连连点头,干豆腐皮和豆腐丝都非常合适,晒干的豆腐皮,比较轻,放在干燥阴凉处,可以保存很久,

两种东西的味道都很好,很受欢迎,尤其的豆腐丝,也叫云丝,泡发之后凉拌,是钱思齐非常喜欢的一道菜。

豆腐丝、豆腐皮是半脱水制品,是一种特色传统豆制品,有古老的历史,两者都属于豆腐的派生食品,豆腐丝曾是上贡皇家的食品。(1)

还有小时候吃的素鸡,素鸡属于豆腐干制品,因形状像鸡翅膀,所以被人们称为素鸡翅。咸香爽口,硬中带韧,久放不坏,是中国各大菜系中都有一道美食。(2)

还有腐竹、油皮这些制作稍微有点难度的,也可以摸索着试试,

钱思齐很有信心,国人在吃豆制品方面,还有很有研究的,钱思齐心里感谢那些年曾经看过的短视频。

况且相较于这个时代的人,钱思齐思想更加开阔,又见过,吃过成品,倒推回去,难度较小。

最重要的是,他敢想敢干,愿意去试,去实验,不介意这点研发成本,所以这些东西,都能尝试照着复制出来。

钱思齐提出想法,然后杨麦穗带着一家人开始尝试,很快,豆腐干和豆腐丝两种东西,就成功了的弄出来了。

钱思齐刚从书院回到庄子上,就见祖母和母亲兴奋的等着自己,

“齐哥儿,你回来了,你来看看,这是不是你说的豆腐丝。”

杨麦穗将簸箕里面东西拿出来,递给钱思齐看。

钱思齐接过来,扯断一小点放在嘴里面,“是的,就是这个味道,今天我给大家做一道凉拌豆腐丝,保证你们会喜欢的。”

得到钱思齐肯定的答案,孙秀琴放松了下来,“你说怎么做,让金环做就是了,你可是一个读书人。”

经过好几个人,尤其是钱思齐的劝说,孙秀琴终于答应和决定将钱金环带在身边教导,礼节,人情世故,绣花纺织,操持吃食。

当然,这段时间,孙秀琴忙得团团转,都好久没有织布了,自然是不能仔细的教钱金环,倒是这段时间,因为买了不少丫鬟,要给她们准备衣服和铺盖,孙秀琴带着钱金环,认识了不少的布,知道了一些基本的做衣服的讲究。

至于操持吃食,孙秀琴没有这个天赋,也几乎不下厨,钱金环的厨艺是由杨麦穗教的,她比较喜欢吃,在做吃食这方面,也有点天赋,到学得不错。

杨麦穗和钱思齐都有心想在钱金环身上练一下厨艺教学,严格教导,严格要求,钱金环的进步颇大,倒是让一家人都对厨师教学工作有了些信心。

钱思齐摇摇头:“不用,都是一样的,我做和金环做也没有什么区别。”

一家人一起动手,很快就弄出一桌子吃的来,杨麦穗惆怅看着桌子上的吃食,挂念道:“也不知道你爹今天吃什么,咱们家里也没有个人,只怕又是到豆腐坊吃豆腐了。”

钱富贵父子三个在县城里面忙碌,照看做豆腐坊和杂货铺子,

为了方便,钱家杂货铺和豆腐坊还是请了掌柜,签卖身契的掌柜实在找不到,至少在安南县找不到,钱富贵只能妥协。

做豆腐的关键技术点卤掌握在钱家人的手上,其他的都交给掌柜和雇工,但是钱家人也不能放松,还是要安排人看着,

毕竟这个时代,账目很方便作假,

而且也没有监控,只能人工监控了,钱思华兄弟两个去私塾不到十天,就读不下去,选择了放弃,钱富贵干脆带着身边,自己和大儿子钱思齐教导。

而最近钱富贵要谈腐乳和豆腐干这一类的生意,忙得脚不沾地,事情就交给那钱思华、钱思年两兄弟。

两小个兢兢业业,不敢出错,每天都在店里面守着,吃食也很简单,基本离不开豆腐,

这个问题,钱思齐也暂时无解,没有可靠的人帮助,钱家的事情一家人根本忙不过来,所以小的也被抓壮丁了,

至于这些买来的仆人和丫鬟,暂时都还帮不上什么忙,还需要教导,才能撑得起事情来。

果然不出杨麦穗所料,钱富贵父子三人吃的豆腐,但是父子三人都非常兴奋,

钱富贵兴奋,是又谈成了一笔生意,南边来的商人,定下了300罐腐乳,这可是一笔大生意,钱富贵还约了等之后豆腐干和豆腐丝做出来了,也给这吴姓商人看看,尝尝。

吴商人对此很感兴趣,这豆腐皮和豆腐干丝,都是新奇的东西,找对路子,一定不愁卖。

至于钱思华和钱思齐的兴奋点就在于有不少小摊贩来钱家进货,这也是一大笔收入,最近豆腐坊的生意非常好,比之前祖母在的时候还好,这让两小个得意极了。

“爹,咱们什么时候去庄子上看看去,也告诉祖母还有大哥他们这个好消息。”

钱富贵连连点头答应。

(1)(2)百度百科

作者有话说

第42章 第 42 章

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

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,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。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,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。

推荐阅读

金缕衣

教科书中的朕

金吾夜

修仙女配谋长生

我娶了美强惨戏子(女尊)

<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>
×
放弃科举成为最强中介
连载中应何似 /